放學後,可以這樣想想
在高雄《數學想想國》,有一群孩子放學後會到這裡來度過課後的時光:寫功課、玩遊戲,到城市裡的其他去想想課本以外的事,鄭楨樺--小孩都稱她「頭頭」,是他們的老師。 陪小孩面對功課跟學習,頭頭老師總有很多方法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Q. 直式減法問題:我的小孩讀三上時,遇到3位數的「直式減法」問題,感覺很困難,明明以前2位數減法看起來都沒問題,請問怎麼辦?
A: 建議您先帶孩子了解減法的四種類型 其實,不論是幾位數的直式減法,父母在教孩子時可以依循兩個原則:分類原則,以及連結原則。我們可以先請孩子把作業上的題目分類一下,會發現三位減法有四種類型,由簡而難是: (1)個位數和十位數都夠減 (2)只有個位數不夠減...
鄭谷苑:快樂自在的認知心理學家
如果你聽過她上課,一定會整堂課笑不停;如果你去看她演講,會在觀眾席看到一位老先生—那是她的父親,台灣知名文學家鄭清文;如果你知道她到現在出門仍然會和父母手牽手、有聊不完的話,父親演講時她都會陪,同時利用搭車的時間聊天…你一定會覺得—這也太不可以思議了吧。...
Q. 抽象符號:我家小孩的數字計算沒有問題,但是一遇到抽象的文字符號(例如:a+a×a=___個a?),就不知道要怎麼算了,該怎麼辦呢?
首先,要請爸爸媽媽或老師先注意一下,孩子現在的年齡,是不是已經適合開始操作像「a、b、c、x、y」這樣的抽象符號?根據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「認知發展理論」,要到11、12歲之後的孩子,才會逐步進入「形式運思階段」,也就是擁有能夠「超越親眼所見的事實,進一步運用假設性思考...
Q. 實際應用問題:我家小孩在學校計算「10-8=2」沒有問題,可是實際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,卻不知道「拿10塊錢去買8塊錢的東西,要找回2塊錢」,這讓我非常驚訝,到底怎麼會這樣?
遇到孩子不會找錢的問題,爸爸媽媽先不需緊張,會不會用錢買東西,未必和數學能力有關。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探討。 首先,學數學固然是為了解決實際的問題,但是對幼小的孩子而言,他們才剛學會「10-8=2」這種很抽象的表達方式;想培養「看到抽象數學運算、就能想到具體情境」或是...
Q. 學齡前學數數:我家有個五歲的小孩,總是學不會數數,老師要求小孩要學會數1~50,但是小孩每次都卡在20就接不下去了,怎麼辦呢?
孩子開始學數數的時候,爸爸媽媽總是患得患失地看著他的表現。孩子今天多記得了一些,就覺得他的數學能力「變高了」;漏背了幾個數字,就擔心他比不上其他同年齡的小孩,擔心會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。 其實,孩子會卡在某一個數字無法前進,常常是因為無法掌握住數字的意義。試想,背20個無意義...
Q. 除以的意思: 小孩問我,為什麼「6÷2」要讀成「6除以2」或「2除6」? 該怎麼回答他呢?
一般學校教小孩數學的方式,多是照本宣科,把一大堆數學名詞一股腦地教給小孩背熟。但那些名詞流傳之久遠,大概很多老師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些名詞的由來和涵義;甚至很多大人會覺得這些只是整人的規定,好像數學家故意弄一些陷阱來害人一樣,只好也依樣畫葫蘆地填鴨給小孩。...
Q. 奇偶問題:我的孩子不能清楚區分奇數和偶數,怎麼辦?
有很多家長把「分辨奇偶數」看成是某種數學能力的象徵,所以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學會。但父母該留意的是,怎樣讓小孩了解「為什麼整數要分奇數和偶數」,才是教孩子奇偶概念的價值所在;太早就急著讓孩子學習,可能只是讓孩子提早學會背誦一些專有名詞而已,並沒有什麼益處。一般而言,等孩子...
Q. 文字問題:我的孩子遇到文字問題常常加減搞錯,該怎麼辦?
舉一個例子,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思考這樣的問題:「小明給小強16元,小強手上就有了23元,問小強原來有多少錢?小明和小強原本的錢,誰比較多?」 這個題目看似刻意做了轉換,並不像一般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,但若能仔細體會,就會發現其中的意味無窮。...
扭曲的數學教學冤枉了多少學生?
圖片來源/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/Pete 106年國中會考結束後,在媒體報導上出現許多類似這樣的標題:「會考數學非選1題,5萬生投降」(註一)。會引起關注的原因是這一題命題生活化,而且題目相當簡單,例如第一小題只要把三位候選人已知的得票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