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天才聚在一起的數學課

引言:人,不能離群索居,學習,更需要同伴。無論是上學或一般補習班,孩子們雖然並肩上課,然而,他們是共同學習還是彼此競爭?前者讓孩子維繫學習的樂趣,後者則讓孩子遠離學習的正道。已經就讀國中的鄭泊聲,回顧他在「想想國」的日子,幫引導思考、合作學習做了最好的見證。

小學在乘法世界中懵懵懂懂的誤打誤撞時,跟幾個朋友大老遠地跑去數想國試上一堂課,記得我們一班人大概花了半小時跟老師激盪、討論出乘法的定義:如果一排有4個,總共有6排,那麼就有4x6個。關於這件事,我畢生都不會忘。還記得國一某堂數學課,上到「整數的乘除」時,老師也問過「什麼是乘法?」全班29個同學沒人說出如此「明確、易懂、完整」的定義,甚至老師自己的解釋跟我們當年比起來都差強人意。相信我,這就是當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你都專心的去參與、探索時,這件事,你畢生都忘不掉。

到了國小五年級,幾乎可說是我在「數學」領域中的人生高峰,原因很簡單,那年我自學,同時繼續去上《數學想想》,於是我可以全然按照自己的方法讀數學,而我讀數學的方法,就是”想想”。

當時每週三下午在台電大樓對面上的數學想想課,是我12年(歲)以來,唯一可以真的全心全意去體會數學的時刻,那一點都不像在「學數學」,反而像幾個天才(在數想國這種可以不斷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的環境裡,每個人都像天才)聚集在一起秉持著好奇心毫無限制的探討真理,那種對未知抱著熱情的感覺,不斷地出現在週三下午,卻不曾在其他時候再出現。

是的,在《數學想想》課堂上,我們總是花三個小時討論在學校花兩節課就上完的課題,然而在課本、白板、或數想老師口中,我們從未直接得到答案,課本只是丟出問題的地方(事實上探討的過程中我們還會自己丟出很多問題再一一解決),白板只是討論的工具,老師只是解釋問題的人而已,解決問題的人,永遠只是我們自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歡迎您來了解「數學想想」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Comments


最新文章
月份
文章類別
粉絲團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