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Q. 文字問題:我的孩子遇到文字問題常常加減搞錯,該怎麼辦?


舉一個例子,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思考這樣的問題:「小明給小強16元,小強手上就有了23元,問小強原來有多少錢?小明和小強原本的錢,誰比較多?」


這個題目看似刻意做了轉換,並不像一般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,但若能仔細體會,就會發現其中的意味無窮。


首先,如何依題目的敘述列出算式呢?我們建議爸爸媽媽讓孩子練習用畫圖法,讓孩子可以投射進文字理的情境。例如話簡單的人物代表小明和小強,用箭頭畫出給錢的方向。這樣就會寫出「16+?=23」這樣的式子(?代表小強原來有的錢)。


但是,「?」要怎麼求呢?我們進一步加強想像,「只要小強先把後來拿到的16元退還給小明」(在圖畫上,箭頭上面的16元還回去),於是,就可以列出「23-16=?」這樣的算式,進而算出小強原有的錢。


在這樣的過程中,不但可以培養小孩對應用問題的情境想像能力,更可以讓孩子藉由加、減兩種不同的算式表示方式,清楚地體會到「減法,其實就是加法的逆運算」這樣深刻的道理。


另外,題目中還問到:「小強和小明的錢,誰比較多?」,這是一般教學中比較少提到的、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,但,只要我們經過邏輯推論,即使沒辦法知道小明原來有多少錢。但是還是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:小明原本的錢比小強的還要多,而且,小明原來至少有16元,但是小強只有7元。

這樣,以抽絲剝繭的手法帶領孩子一步步分析一個情境,並且讓孩子對生活中的數學巧思有所好奇,才能引導孩子脫離「學數學」就是「學習機械式運算」的層次;如此一來,即使是最簡單的加、減法,也能夠豐沛孩子的生活思想。


最新文章
月份
文章類別
粉絲團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